老子《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及其思维形式
马佩;
摘要(Abstract):
"道"是宇宙发展规律,是万物之"母",它的作用无穷无尽,天、地、人都必须遵从"道",而"道"却由其内部阴与阳的对立统一推动它独立自在地存在着、发展着。《道德经》中"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之道,明确地显示出"无为"与"无不为"两个对立概念之间的统一性与相互转化。这一辩证思想反映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农民盼望免除苛政的愿望,具有进步性。《道德经》中的为人之道处处显示出辩证思想的光辉,这一思想对如何为人的种种要求,至今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道德经》中有一系列的辩证命题。《道德经》中的辩证推理证明,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已经具备了现今所讲的推理形式中的一些最主要的推理形式。《道德经》中的辩证思维仍处于人类辩证思维的萌芽时期。
关键词(KeyWords): 老子;《道德经》;道;辩证思想;辩证思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马佩;
Email:
DOI: 10.15991/j.cnki.411028.2011.01.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参见拙著:《辩证逻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章“人类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
- [2]方尔加教授在《如何理解老子的“道”》的演讲(《光明日报》2010年7月15日)中说:“许多人把‘道’解读为规律、法则,这大错特错。从对‘道’的形容描绘中我们体会出:‘道’就是生命力。”我们不赞成这种说法。“道”,规律,乃是一种必然性,必然性自然是有生命力的,但生命力并不就是“道”,否定“道”是规律而承认它是生命力,这是不恰当的。
- [1]本文对《道德经》原文的白话解释,参考了任继愈先生著《老子绎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 [2]方尔加:《如何理解老子的“道”》,《光明日报》,2010年7月15日。
- [3]任继愈:《老子绎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第95页。
- [4]任继愈《老子绎读》第95页,注[1]:“‘冲气’,冲虚的气,肉眼看不见的气。”本文这里的白话释读遵照了任先生的见解。
- [1]任继愈:《老子绎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第12页。
- [2]任继愈《老子绎读》第37页中,此字为“下”,但又作注说:“‘下’,《永乐大典》本作‘不’,吴澄本也作‘不’。‘不’字更符合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故本文改为“不”。
- [1]马佩:《辩证逻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