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握时代的基本根据

    侯惠勤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2004年06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3 ]
  • 马克思关注现实的哲学维度

    吕世荣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2004年06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9 ]
  • 哲学的实现只在可能的瞬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观的批判

    刘怀玉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2004年06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8 ]
  • 马克思主义把握现实的伦理维度

    姜迎春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2004年06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2 ]
  • 试论马克思把握社会的实践精神

    周宏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2004年06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5 ]
  •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路径的一点思考

    陈志生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2004年06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3 ]
  • 弱势群体的民事诉讼法保护论纲

    蔡虹,刘加良

    在民事诉讼法的视野内 ,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缺乏相应的系统化研究。总体上 ,必须坚持对程序正义的底线坚持和对实体正义的最可能追求的立场 ,通过严格规则控权下的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方案实现对我国弱势群体的民事诉讼法保护制度的改进

    2004年06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67 ]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概念辨析

    叶勇飞

    民事诉讼作为保护权利与解决纠纷的衡平机制 ,它的产生是基于当事人对司法救济的需要。在运用诉讼程序解决民事纠纷时 ,存在利益衡量的问题。在西方国家法谚中有“无利益即无诉权”的说法 ,环境权是一项私益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权利 ,因此 ,既可私益诉讼 ,也应允许公益诉讼。在许多国家 ,对涉及公益的诉讼都建立了相应的诉讼机制 ,其中环境公益诉讼在这些规定中往往占重要地位。而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内 ,并无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立足之地 ,因此 ,我国可借鉴外国立法模式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2004年06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167 ]
  • 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的实现条件

    程传兴

    社会主义追求比资本主义更好的公平和更高的效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奠定了体制基础。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不合理因素不利于增进公平提高效率 ,必须通过改革完善体制 ,为实现公平和效率目标创造条件

    2004年06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6 ]
  • 美、日高层经理激励模式比较分析及启示

    王洪涛

    美国、日本高层经理激励模式客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别 ,但两国经理效率都是世界一流的。针对此种现象 ,存在着若干理论解释。在批判性地分析几种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 ,结合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及美、日两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 ,探讨美、日高层经理激励模式之间的根本差异 ,这对解决中国高层经理激励问题 ,构建我国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具有重大意义。

    2004年06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33 ]
  • 完善要约收购制度,强化资本市场功能

    谷秀娟

    要约收购是国际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收购方式 ,分为强制性和主动性要约收购制度两种。截止到 2 0 0 2年底 ,我国从立法层面正式确立了强制性和主动性相结合的要约收购制度。 2 0 0 3年我国出现了四起要约收购案例 ,对上市公司收购模式的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 ,我国要约收购制度尚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真正实现对流通股要约收购的条件尚不成熟 ;强制要约对收购方存在较大风险 ;要约收购程序仍须完善

    2004年06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9 ]
  • 命定神话与中国悲剧精神的消解

    熊元义,余三定

    消解中国悲剧精神的不是真正的大团圆现象 ,而是文艺的命定神话。这种命定神话是虚假意识形态的产物

    2004年06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7 ]
  • 另册中个体生命的疏离与残损

    傅书华

    本文论述了十七年小说中 ,不在整体、宏大叙事认可范围内的个体生命的命运及其意义 :春兰的悲剧是个体生命的鲜活要让位于历史的理性运行与规则 ;改霞的命运体现了个体与整体相互依存、刺激的紧张关系 ,也体现了个体基于自身利益而对整体的清醒审视 ;余永泽的人生选择带来了作为个体的知识分子在人生价值选择上的困惑 ,其体现的英美派知识分子的文化思想特征 ,在今天也值得人们深思 ;冯贵堂的命运体现了“微观现代性”的“历史的迷误” ;对张桂贞的评价 ,涉及到对普通人的个体日常生活的价值定位问题 ;对素芳的评价 ,则涉及到我们应该如何关注被整体以神圣名义压抑的孤苦无依的个体。

    2004年06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9 ]
  • 师法、变异与重构——欧阳修对韩诗的学习及其文化史意义

    杨国安

    欧阳修是宋代最早倡导学习韩愈诗歌的诗人 ,欧诗对韩诗的学习不仅包括具体诗句的引用、诗篇的模仿 ,句法、章法的散文化和议论化等方面 ,更在于他对韩诗中所包含的某些通往宋代文化因子的发现与光大。欧阳修之所以独独钟情于韩诗 ,固然由于韩愈的道与文正随着宋代新文化的建设而声誉日隆 ,同时也由于韩诗中所暗含的文化底蕴符合于唐宋之际文化转型的潮流。对欧阳修有关韩诗的评论和宋代诗歌发展的实际加以深入剖析 ,这种文化史的意义就会趋于显豁了。

    2004年06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08 ]
  • “小说丛话”:新小说理论的发展与纠偏

    胡全章

    190 2年 10月 ,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 ,正式拉开了晚清“小说界革命”的序幕。梁启超高屋建瓴式的理论倡导对新小说的兴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但也存在着诸多理论上的偏颇。而此后梁启超及其友朋在《新小说》上开辟了“小说丛话”专栏 ,以笔谈的形式继续就小说理论等问题进行探讨。这组笔谈的主要论点回应、发展、补充了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理论倡导 ,更重要的是许多观点与梁氏迥然有别 ,对梁启超的小说理论起到了纠偏、修正之作用。考察“小说丛话”的具体理论主张 ,对深入、全面地发掘晚清“小说界革命”的理论资源 ,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004年06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1 ]
  • 关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问题

    高有鹏,解浩

    中原地区农耕文明以农为本、以土为本 ,是整个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典型缩影 ;在其发展中形成了阴阳相宜和天时、地利、人和的生产理念与生活理念 ,其生产主体基本上以家族、宗族、家庭为单位。这是我们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

    2004年06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51 ]
  • 传统与现代之间——台湾现代派小说发展论略

    张化廉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等原因 ,它的发生、发展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极大影响。然而 ,由于其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 ,所以它在对西方文学进行借鉴模仿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传统”的烙印。最后 ,现代派小说在狂奔一程之后逐渐消融于本土。

    2004年06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5 ]
  • 《达罗卫夫人》主题意义的结构阐释

    王菊丽

    作为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力作 ,《达罗卫夫人》不仅表现了作家对现代小说从内容到形式的实验精神 ,还把一个精心构筑的立体结构系统予以呈现。结构主义叙事学对叙事文本结构的分析方法 ,不仅有助于描述该文本的结构在几个层面上的分布 ,还将这个文本以结构本身对主题意义的言说予以揭示

    2004年06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31 ]
  • 《诗经》“辗”释

    杨雪丽

    2004年06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3 ]
  • 论中英思维模式与英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

    胡菊兰

    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深刻影响着其相应的语言结构。中英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是形成各自对应语言形态特征差异的根源。从整体上看 ,汉民族注重整体性、直观性等的思维习惯客观上使汉语语言以意统形 ,语言结构简洁而灵活 ;英语民族注重个体性、分析性的思维习惯客观上要求英语语言以形统神 ,语言组合多样而谨严。意合与形合、主观人称和客观物称、句子结构形式差异等是其突出表征

    2004年06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1 ] |[阅读次数:254 ]
  • 从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看写作教学改革

    郭晓莉

    对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所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 ,对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句子意识 ,强化造句能力 ,加强基本写作技能训练 ,加强不同文体的篇章写作技巧训练 ,读写结合 ,则是有效的训练措施。

    2004年06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70 ]
  • 语境与语义研究

    顾建敏

    语言是社会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言系统所承载的意义 ,不论是词义、句义还是语篇意义 ,往往都取决于语言所处的具体环境 ,即语境 (context)。语境是理解和解释语义的必要条件 ,语境研究对语义研究至关重要。因此可以说 ,适应语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对语义学、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语境与语义进行研究 ,可以说明语境对语义的制约作用和语境研究对语义研究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2004年06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200 ]
  • 论不同级阶的语法转换

    郭明

    乔姆斯基的转换理论面世以后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语法转换。本文把语法转换粗略地分为三个级阶 :语言学转换理论、非正式转换学说和实用同义转换 ,并对三者的异同从内涵、外延、作用、表达形式、结构与意义的关系等五个方面进行对比探讨

    2004年06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7 ]
  • 顺应生态环境与遵循人地关系:商代聚落的择立要素

    陈朝云

    商代聚落形态透现出商人具有强烈的遵循人地关系的意识。商城聚落在选址和修筑的过程中都严格遵循着明确的顺应生态环境、遵循人地关系的原则 ,已兼顾到土质地力、地貌、气候、水文等多重利用因素 ,重视总体安排 ,基本上贯彻了便于生活、便于生产、便于交通、保障安全措施的原则。一般聚落多位于河流的二级台地上 ,临水而建 ,湿润的小气候和肥沃的良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可保障附近聚落中的人口有充足的粮食来源 ,丰富的水资源既可满足生活饮用水的需求及农业生产的灌溉 ,也可防止火灾及抵御野兽和外来族群的袭击 ,而且水产资源可作为当地居民生活的必要补充。各商城聚落从修建到内部规划 ,都事先经过人为筹谋 ,体现出强烈的顺应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的遗迹。居民居住形态呈现大小不一的聚居点与农田生态带参差间隔的“城乡结合型”框架特色。凡王都周围的聚居点 ,一般都具有各自的居宅群、农田圃苑、作坊、水井、墓地、宗庙、族众、隶仆等等 ,保持了相对的经济独立性。聚落择建于矿区则反映了商王朝为聚敛矿产资源所遵循的人地关系原则

    2004年06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96 ]
  • 论商鞅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张文安

    商鞅把人力看做是一种可以无限开发的资源而倍加重视 ,他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就是使人尽其力。商鞅根据现实的政治功利需要把人力分为农业劳动力、兵力、官吏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又在人性好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治民”、“愚民”、“赏民”、“刑民”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商鞅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秦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4年06期 91-9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9 ]
  • 圣经时代犹太教育与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比较

    张倩红

    以古典时期的犹太教育及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为切入点 ,以希伯来《圣经》、《塔木德》以及儒家经典《论语》、《孟子》、《荀子》为主要依据 ,对犹太教育与儒家教育进行对比研究 ,可以看出二者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对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并重以及采用“学、思、行”相贯通的教学原则。但圣经时代的犹太文化是以神本主义为核心的 ,因而宗教神学教育始终是犹太教育的主体 ;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中 ,人本主义则是一以贯之的主线

    2004年06期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1 ]
  • 宋代州级公吏制度研究

    苗书梅

    两宋时期 ,地方官僚机构中朝廷命官的数量并不多 ,日常行政事务主要由广大吏人及公人承办。在州府之中 ,地位稍高的吏人负责官物的督征与押运上缴、协助官员办理刑狱诉讼、管理账簿等政务 ,并监管下等公吏。地位较低的公人奔走于各官府之间 ,承办各类杂务 ,并接送官员、掌管官库出纳等。州级公吏人数众多 ,在地方行政运作中影响广泛 ,其权势的增长与地方政务管理的复杂化、官员任用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等 ,有密切关系

    2004年06期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191 ]
  • 中国古代中央监察体制变迁初探

    贾玉英

    中国古代中央监察体制复杂多变。先秦时期以规谏为主 ,秦汉到隋唐谏官、御史、封驳官三大体系职掌逐渐分明 ,宋金至元明清谏官、御史、封驳官三大体系回归合一。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是规谏人主的制度 ,而不是御史制度 ;谏官、御史、封驳官三者关系的变迁反映了“否定之否定”、“御史主线”、“对监察官自身监察不断强化”等规律。这些规律的出现与丞相制、三省制、内阁制等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密切相关

    2004年06期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0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70 ]
  • 简论会理会议的重要历史作用

    杨振保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1935年 5月在云南召开的会理会议其重要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作出了继续北上进取的重要战略决策 ,为党和红军指明了前进方向 ;纠正了当时产生的右倾思想 ,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 ;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原则 ,使党在政治上进一步成熟 ,为后来战胜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2004年06期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6 ]
  • 论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邵先崇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萌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到 195 9年初 ,是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形成时期 ;195 9年末至 1976年 ,是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不断调整、充实和发展时期。

    2004年06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5 ]
  • 董必武法制思想形成历史过程初探

    柯新凡

    董必武的法制思想萌芽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004年06期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0 ]
  • 英国科技思想史研究的阐释与思考

    徐奉臻

    国内史学界关于科技思想史的研究十分薄弱 ,对英国科技思想史的研究呈现出规模狭小化、内容零碎化和研究路径的混合性及研究进程的断裂性等特点。因此 ,客观审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客观定位科技思想的学术谱系和研究方法 ,是研究英国科技思想史的前提和基础 ,而回溯、还原、挖掘新的学术生长点并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是学科重建的基础

    2004年06期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5 ]
  • 试论20世纪中东能源地缘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

    刘波

    中东最初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 ,是因为它处于欧亚非的战略要冲。二战前后 ,地缘政治学由 19世纪末的“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空权论”发展到“资源论”、“能源论”。随着中东石油的大量开采 ,中东在国际舞台上更多的是扮演着能源地缘政治中心的角色。冷战的爆发 ,使西方大国越来越意识到中东能源的重要意义。从单纯的地理空间的占有、控制到对资源、能源的控制 ,美苏在中东展开了全面争霸活动 ,并导致一系列地区霸权主义战争

    2004年06期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5 ]
  • 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发展变化

    刘昀献,程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选举制度更为完善 ,权力竞争公开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政党政治活动的范围和基础更为广泛 ,并出现了政党联合 ,由多党政治逐步走向两党政治以及传统的左、右翼政党呈现中间化的趋向 ;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的内外因素大大加强 ,政府官员时刻处在大众传媒和公众舆论的注视之下 ;文官制度更加完善 ,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渐趋稳定 ;国家的社会职能大为增强 ,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为社会全面发展的推进器 ;公民权利普遍扩大 ,政治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新变化 ,不仅反映了人民斗争的成果 ,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新形势下 ,利用政治上的让步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明显意图

    2004年06期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5 ]
  • 社会学视野下对传统、现代和后现代文化的比较研究——丹尼尔·贝尔文化思想探析

    宋艳琴

    丹尼尔·贝尔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 ,他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均持一种否定的态度。立足于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框架 ,对其传统、现代和后现代文化思想进行深入了解与探讨 ,并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异同进行研究 ,对了解西方当代社会学发展潮流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06期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56 ]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及其现实意义

    秦剑军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 ,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我们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4年06期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63 ]
  • 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途径

    王振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加强党的建设刻不容缓。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价值观的正确定位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 ;增强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自律意识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心灵标尺 ;营造社会文化氛围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意识的环境条件

    2004年06期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76 ]
  • 论领导干部廉洁品质的形成与提高

    汪庆华

    领导干部的廉洁品质是在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递进的。首先是他律阶段、他律境界 ,然后是自律阶段、自律境界 ,最后是他律与自律统一阶段、自由境界。在这个发展提高的过程中 ,两个阶段的提升是关键环节 ,我们称之为“内化”和“熔铸”。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品质的形成和提高 ,应当重视和抓好的工作是 :第一 ,教育是基础 ;第二 ,法制是保证 ;第三 ,管理、监督是关键 ;第四 ,典型警示是催化剂 ;第五 ,社会实践是大熔炉。

    2004年06期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0 ]
  • 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李淑芳

    由于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其中教学模式的陈旧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 ,我们应当与时俱进 ,积极探索 ,抓好试点 ,建立创新教学模式。河南大学体育课程实施了“三自主”教学模式 ,即实施了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这种创新的、开放的教学模式 ,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范例。采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推动了管理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2004年06期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265 ]
  • 高校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与教学改革

    熊光慈

    面对高校学生就业市场不断变化的挑战 ,高校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 ,加快学科建设 ,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化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 ,从而推进高校教学的改革

    2004年06期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6 ]
  • 网络政府:信息化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

    王爱红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 ,建立电子网络政府 ,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建立网络政府 ,促进了传统的政府管理创新 ,使政府职能发生深刻的变化 ,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提高了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方式的科学化

    2004年06期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78 ]
  • 施特劳斯的创作成就与《奉献》、《万灵》的分析和演唱

    靳英

    理夏德·施特劳斯是 2 0世纪初德国音乐界的领袖。他崇拜瓦格纳 ,深受瓦格纳的影响。他的作品展现出激进浪漫派的情感和多调性谨慎并置、半音旋律及扩展的华彩乐段等风格特征。他的声乐旋律高高浮现在伴奏声部之上 ,其伴奏形式不是过去简单的和声辅助 ,而是把人声纳入交响乐的结构中 ,使音乐更有生命力 ,达到人声与伴奏的完美无缺

    2004年06期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0 ]
  • 解读德彪西如梦幻般闪烁出光与色彩的《月光》曲

    王颖

    德彪西音乐的美学基础是写意美学。《月光》是一首恬静安谧、朦胧优美、富有幻想性的抒情小品。乐曲具有单三部曲结构的主要特征。和声材料是三度结构的传统和弦。弹奏时要竭力营造出梦幻般闪烁出光与色彩 ,具有迷蒙效果的艺术氛围

    2004年06期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1 ]
  • 浅议高师钢琴教学的特点

    姚晓泉

    高师音乐专业的目标是为中等学校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在钢琴普修课中 ,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功的训练 ,杜绝眼高手低、脑子灵活手笨、急于求成的现象 ,从而提高学生的伴奏能力以及从事教学工作所需的应用钢琴的能力

    2004年06期 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8 ]
  • 编辑审美选择论

    王华生

    审美选择是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最完满、最充分和最自由的展现 ,是人类认识的最和谐的形式 ,和人类把握世界的最佳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编辑的审美选择又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因为 ,首先 ,编辑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具有横断控制性 (横断各个学科 )和纵贯导向性 (上承作者 ,下启读者 ,起着双向疏导作用 ) ,是社会文化传播的控制中枢。其次 ,任何美的形式都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诱导、感悟作用 ,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们的思想 ,影响人们的行为。然而 ,所有这一切首先取决于编辑主体对美的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以及编辑主体审美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只有编辑主体的审美情趣自觉地符合了美的规律和社会审美意识 ,编辑的审美选择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 ,并进而转化为广大群众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有效方式和强大动力

    2004年06期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25 ]
  • 浅议编辑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计划

    赵菡

    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计划 ,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方式。编辑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计划 ,关系到现代出版企业的发展和编辑个人成长目标的实现。进入新千年以来 ,图书市场逐步放开、出版体制转型等变革 ,要求我们采取措施将组织培训与编辑自主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将编辑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计划真正纳入现代编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整体框架中。

    2004年06期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5 ]
  • 公关理论与实践在创建名牌学报中的作用

    邵东华

    掌握科学的公关理论并正确、正当地运用是创建名牌学报的重要条件和途径之一。学报编辑部通过多种媒介的传播手段 ,与社会公众和其他社会组织沟通信息 ,协调关系 ,取得相互理解、支持和合作 ,可以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 ,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 ,优化学报的生存环境 ,塑造学报的良好形象。从而 ,学报编辑部能创建出学术质量高、社会影响大、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名牌期刊

    2004年06期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1 ]
  • 创榛劈莽 学术先锋——评《中国近代版权史》

    冯秋季

    2004年06期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2 ]
  • 本刊2004年第1-6期(总第196-201期)总目次索引

    2004年06期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订正

    马怀云

    2004年06期 18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