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名家代表作

  • 钱钟书与中国现代批评的困境

    邵宁宁;

    作为批评家的钱钟书,对中国现代文学却一向甚少评说。但从早年对《落日颂》的批评,到《围城》等作中的"小说中之谈艺",再到20世纪50年代围绕卢弼诗评价的书信往来,以及晚年奖掖后人时的"语多夸饰",亦可见出一种曲折的批评心理和批评策略。中国现当代的文学批评,常摇摆于美学原则与某些特定的伦理要求之间,自其摆脱简单的比附政治要求之后,各式各样的人情困扰渐成陷于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钱钟书始终是现代中国坚持将美学原则放在第一位的人,虽然亦不免屈于语境、多有曲折,但他在各种场合中对"谈艺之公论"的坚持,对当代批评如何突出人情之围,有效维护批评标准的美学有效性与绝对性,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2019年01期 v.59;No.28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51 ]

“新时代”思想理论研究

  •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全国教育大会的思想、形势、战略与政策分析

    薛二勇;傅王倩;

    新时代的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大会对准新形势、做出新判断、总结新经验、描绘新蓝图,具有重大意义。"九个坚持"系统总结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从组织基础、核心要义、根本方向、关键举措四个方面阐述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谁来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四个方面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六个下功夫"明确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着力之处,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化教师队伍的优先建设,建立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承担教育责任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构筑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保障体系。

    2019年01期 v.59;No.286 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2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68 ]
  •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兼论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之源

    熊治东;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通过对以往哲学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多重批判,恢复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揭示出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深刻阐释了人民主体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探讨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历史生成与现实意义,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在当今时代所具有的独特现实价值和丰富内涵,也有助于从理论维度透视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之源。

    2019年01期 v.59;No.286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8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234 ]
  • 近期国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姚东;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此之后,我国学术界兴起了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对这一创新理论成果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对国内近期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框架内容、逻辑建构、影响和地位、理论特色、科学方法论、语言和文风特色、具体涉及领域等九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和分析,对于全面掌握目前学术界研究动态和研究现状,从而对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19年01期 v.59;No.286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28 ]

经济学研究

  •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通过数据挖掘实现用户增长——基于Growth Hacking的病毒式营销路径分析

    王千;

    在当前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用户增长是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喜马拉雅平台的案例,以AARRR模型为基础,分析实现大数据挖掘的Growth Hacking增长工具在获取新用户、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留存度等方面的具体实现方式,探讨Growth Hacking增长工具最终实现用户自发增长和病毒式营销的途径,可以发现,其内在逻辑在于利用数据寻找产品和市场的契合点、拉进新用户并提高用户黏性、实现零成本用户增长从而成功实现病毒式营销,并继续对产品进行优化以实现下一轮循环。Growth Hacking增长工具的应用研究丰富了市场营销理论,探索出数字经济时代通过大数据挖掘实现价值创造的新路径,对国内外企业应用Growth Hacking增长工具提供了新思路。

    2019年01期 v.59;No.286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91 ]
  • 人口集中、城市群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为例

    李恒;

    新型城市化以人为核心,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都是解释城市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强调人的就业,单一城市和城市群在吸引人口实现就业转变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对我国268个地级以上城市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实证研究发现,地级市层面工业化速度大于城市化速度,省会级城市则是城市化速度大于工业化速度。这种人口集中的特征凸显了城市群经济效应。中国十大城市群2006-2015年的数据表明城市群经济联系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越协调,对增长的正向作用越显著,这进一步证实了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是城市经济水平提升的动力。

    2019年01期 v.59;No.286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11 ]
  • 论特朗普的搅局与世界经济秩序的逻辑

    曹前满;

    世界经济秩序源自于制度性安排,取决于自由经济逻辑与平衡发展的政治逻辑的选择。双边贸易到多边贸易是市场逻辑与资本便利化需要,并受行政主体的价值取向与规制工具化左右。从市场逻辑与政治逻辑分析行政主体的价值取向与规制工具化,从国家类型层面探讨单边主义到双边贸易体制,再到多边贸易规则的演进,可以发现特朗普主义者发展经济的逻辑。特朗普以实用主义态度过度地选择规制工具化策略,本质上意在搅局世界经济秩序,违背国际贸易深层逻辑。因此,中国须把握世界经济局势,发挥大国优势与韧性,正确应战,避免陷入"特朗普陷阱"。

    2019年01期 v.59;No.286 5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65 ]

法学研究

  • 在秋菊的“说法”与国家法之间——一种正式法律制度的解释

    夏纪森;张书克;

    正式法律制度能够提供秋菊讨要的"说法"。秋菊所谓的"说法",体现了她对自身权利的理解和维护,这种权利观与现代意义上的权利观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这种"说法"与国家正式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不存在,主要是因为人的因素,而不是因为制度,由于没有适时地把生活用语转换成法律术语,法律机器识别不了,才没有产生出想要的结果。村长身上所体现的只要"因公"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权力观,是实现法治中国的极大障碍。

    2019年01期 v.59;No.286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2 ]
  • 道德困境与法律中立——再论“罗伊诉韦德案”及实践检讨

    陈忠林;周芸野;

    自由主义的法律中立说认为国家应该坚持价值中立,保护公民的自由选择权,人们的道德观念不应该体现在法律层面上,社群主义对此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在一个民主国家,法律应该并且也不得不放弃其中立性的原则,道德观念反映实质上是必然存在于法律之中的。双方在此问题上以"罗伊诉韦德案"为研究范本,对于在该案的司法过程中是否且应否坚持中立原则展开了激烈争论。我国在堕胎入刑的问题上同样面临着艰难的立法选择,在立法环节中均存在着不尽相同的道德观念,实践中难以坚持价值中立。

    2019年01期 v.59;No.286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30 ]
  • 风险社会与刑法解释观研究

    赵运锋;

    随着风险社会概念的盛行,风险刑法理论也越来越得到国内学者的支持。分析我国社会性质,在社会形态、风险来源及研究范式与西方社会存在显著区别,不宜对西方社会学中的风险社会理论持拿来主义态度。在社会属性、风险性质和刑法理论等层面上,并没有为风险刑法提供充足的社会基础与理论支持,分析我国近年来的刑法修正案,风险刑法理论在刑事立法层面上的影响也较为有限。在风险高发的压缩性社会形态下,刑法解释应采取相对克制的姿态,认真遵循刑事立法的精神,充分体现沟通协商的态度。

    2019年01期 v.59;No.286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44 ]
  • 违法性认识的本土化

    石经海;吴永辉;

    违法性认识是各国刑法都会面临的理论难题和实践难题,在我国径行引入德日刑法的故意说和责任说存在规范依据和基础理论上的本土化障碍。立足于我国《刑法》第13条、第14条的规定和实质的犯罪故意、事实—价值一元式的犯罪构成体系,可以将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认识解读为实质的违法性认识,即行为人对自身行为违反国家基本法秩序的认识。在违法性认识的适用上,应当采用以一般人的认识为原则、个别人的认识为例外的适用标准。对违法性认识错误应当分类适用不同的规则,在因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和行政犯引发的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场合,可以转化为事实认识错误来处理。围绕违法性认识展开的争论是我国刑法知识转型的一个缩影,而使其本土化才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2019年01期 v.59;No.286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0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339 ]
  • 对共享经济背景下使用窃盗问题的反思——以英美法财产犯罪为视角

    马松建;徐楠;

    刑法受到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影响,其中一个直接的反映就是概念上的财产和财产犯罪的联动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一样的样态。现代共享经济模式并没有对私有财产制度形成挑战。在共享经济视角下反观盗窃罪,特别是暂时剥夺他人对于财产支配权的使用盗窃情形是否具有相同的刑法意义,以及在相较于使用价值更为注重交换价值环境下,是否要将暂时剥夺他人对于财产的持有或利用行为入罪,都值得深层次思考。对盗窃罪保护法益之争和盗窃罪的保护界限的判断都必须依据刑法目的来进行,在当前刑法没有明确将使用盗窃纳入盗窃罪的前提下,实践中不宜将使用盗窃取得的利益扩张解释进对盗窃罪中财物的解释,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参与共有资源的权利"将是未来最根本的财产权,但从历史进程来看,人类社会还没有完成从"所有权"向"取用权"的转型,故将使用盗窃入罪尚非其时。

    2019年01期 v.59;No.286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3 ]

宋代研究

  • 惠而不实:宋代老人救助实态

    马晓燕;

    宋代老人救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屡屡出现冒名支领的现象,同时还存在地方官员推行不力、监司疏于监察、救助粮米不足等弊病,严重影响了老人救助政策的实施效果。为遏制冒名支领的现象,宋廷严惩不法官吏及冒领之人,推行奖励举告政策。针对地方官员奉行不力的弊病,加强监司对地方州县老人救助事务的监察,强化御史台对监司的监督,建立纵横交错的监察体系。胥吏对救助信息的控制、地方财政的困窘及官员考核的经济导向,是制约救济政策实施的关键因素,政府的治弊、防弊措施,并未触及官员管理制度、财政制度的核心层面,既无法杜绝冒名支领的现象,也未能激发州县官员及监司的政治热情,因此不能有效改变老人救助惠而不实的状况。

    2019年01期 v.59;No.286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6 ]
  • 南宋后期荐举官制与四六启文的交际性

    戴路;

    南宋后期荐举制度为四六启文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启文在官场礼仪中发挥了充分的交际性。首先,启文在南宋后期呈现出功能多样化、职能专门化的趋势,表现为写作人群的扩大、交际仪节的细化、文本载体的丰富。第二,荐举制度在南宋后期呈现出关系化的趋势,加速了官场人际网络的建构,推动了荐举类启文的流行。第三,启文对古今人物关系的比拟,增强了荐举双方的交互性,营造出贤官与贤才相互遇合的表达效果。第四,启文保持了不谄不倨的叙述立场,注重独立人格的呈现,实现了人际关系的超越。

    2019年01期 v.59;No.286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3 ]

文学研究

  • 王运熙的《文选》研究

    王立群;

    在《文选》受到冷落的特殊年代,王运熙先生的《文选》研究提高了《文选》的地位;对于《文选》成书研究,他与杨明实际上推翻了长期为现代《文选》学研究所信奉的"窦常说",为实事求是地研究《文选》成书时间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对《文选》与《文心雕龙》、《文选》与《诗品》关系的研究,通过排列三书所列作品的一致性来首肯《文选》,开新中国成立以来《文选》与《文心雕龙》《诗品》相互关系研究的先河,为学界提供了研究诸书与《文选》关系的范例,具有方法论意义,产生了巨大的学术影响。

    2019年01期 v.59;No.286 1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9 ]
  • 恐怖的背后:论《奥特朗托城堡》中的阶级、性别与政体

    郑朝琳;

    《奥特朗托城堡》是英国哥特小说的开山之作。在该小说中,"恐怖"成为文学的主要描写对象。在恐怖的背后,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结合恐怖诗学,《奥特朗托城堡》的恐怖类型分为命运恐怖、权力崇高和乱伦暗恐三种。通过命运恐怖,瓦尔浦尔表现了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的变化;通过权力崇高,作者描绘了理想的政治体制;通过乱伦暗恐,18世纪的社会性别体制得以展现。瓦尔浦尔借助于"恐怖"这一文学对象,通过"崇古"的形式,讲述了"现在"的故事。

    2019年01期 v.59;No.286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2 ]
  • 彼得·基维“轮廓理论”新解——隐喻、相似性与“异质同构”

    王一方;

    "轮廓理论"是当代西方美学前沿理论,由美国当代哲学家彼得·基维(Peter Kivy)提出,是一种涉及经验哲学、分析美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并将人类情感与音乐情感的表现形式相类比的"相似论"。这种"相似论"与苏珊·朗格的符号论有"异质同构"的特点,但"轮廓理论"的"异质同构"更"边缘",属于轮廓的相似,这种相似性近年来在西方引起了众多与"隐喻"理论相关的探讨。

    2019年01期 v.59;No.286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8 ]

文化与传播研究

  •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传播中的国家角色设定

    申唯佳;

    国家角色设定是国家领导人对国际环境、国家战略和本国特色的集中定位,是国家政治传播的出发点。国家角色设定随着不同国家各个时期的发展需要而变化,它与对外传播或影响或偏离,始终统一于国家整体利益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传播中的角色设定历经三个阶段,这是中国应对不同国际环境时必要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不同阶段中国对外传播中的政治诉求和国际定位,折射出中国实力、国家担当以及国民心态的深刻变化,表征了国家全方位地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现与博弈。

    2019年01期 v.59;No.286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9 ]

编辑学研究

  • 论媒介融合视域下编辑活动的“主体间性”特征

    段乐川;

    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来看,编辑活动是一种主客体"间性"作用的媒介信息产品生产传播活动。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编辑活动的"主体间性"特征更为突出,编辑主体元素的"间性"关系更为活跃,它立足于媒介信息产品的创构生成,归因于网络社交平台的"连接"赋能,彰显于媒介产品的交换传播,是一种具有规律性的编辑主体元素作用机制。

    2019年01期 v.59;No.286 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35 ]
  • 学术期刊实现快速传播的路径研究

    樊霞;

    出版效率低是当前学术期刊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学术信息的快速传播,也是国内高水平论文大量外流的一个主要原因。实现学术期刊快速传播主要路径有三:一是技术路径,先进的互联网数字平台技术是提高传播效率的重要手段,学术期刊应乘势而上,抓住机遇,积极尝试;二是内容生产建设路径,知识生产和加工是实现快速传播的关键,期刊编辑和作者应齐心协力,加快生产进程;三是制度路径,制度创新是期刊实现快速传播的前提,政策制定要科学、合理,并符合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快速传播的需要。

    2019年01期 v.59;No.286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6 ]

学术书讯

  • 打造学术精品 服务教育事业 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狱中札记》

    安东尼奥·葛兰西;

    <正>《狱中札记》写成于葛兰西1929-1935年入狱期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体现了"人类意志的极限",即一个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他的历史与个人背景进行思考。这部著作正是独立思考的伟大典范,其独树一帜的实践哲学及其所提出的"霸权""有机知识分子""市民社会""阵地战"等理论概念,在当代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葛兰西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真正的知识英雄。

    2019年01期 v.59;No.286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