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霸”形象与战时老舍侠义写作的特殊性探析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 of “Huang Tianba” and the Distinctiveness of Chivalrous Spirit by Lao She During Wartime
刘亚美;
摘要(Abstract):
受北京浓郁民间文化、近代尚武任侠潮流,以及个人成长环境、个性气质的影响,老舍承继了传统侠义思想,不仅以"黄天霸"这一经典形象集中书写民间侠义,塑造战时江湖奇侠,而且将其发展为战时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赋予了武侠文化更为崇高的精神价值。抗战时期对以"黄天霸"为代表的侠义精神、民间价值观进行重新定位、思考,是老舍将传统思想进行现代性转换以期服务抗战的一种尝试和努力。这种关注战争的特殊"启蒙"眼光是老舍在"国族至上"理念下对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理性审视,也是战时老舍写作的特殊表达方式。
关键词(KeyWords): 老舍;侠义;“黄天霸”;抗战;现代改造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亚美;
Email:
DOI: 10.15991/j.cnki.411028.2021.01.01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老舍:《大地龙蛇(续完)》,《文艺杂志(桂林)》,1942年第1卷第2期。
- (2)朱自清:《〈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大公报》,1929年2月11日。
- (3)朱明宝:《论老舍小说对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的现代审视》,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 (4)连小培:《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从〈四世同堂〉看老舍文化观的转变》,《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该论文几乎是国内第一次提出抗战时期老舍借取传统文化、重新审视传统道德的重要论文,但文章讨论的落脚点并不在于传统文化,而是老舍对民族性格的重塑。
- (5)老舍:《四世同堂》,《老舍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135页。
- (6)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第10页。
- (7)老舍:《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老舍文集》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166页。
- (8)老舍:《怎样读小说》,《国文杂志》,1943年第1卷第4、5期合刊。
- (9)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4卷,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16页。
- (10)老舍:《四世同堂》,《老舍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22页。
- (11)老舍:《牛天赐传》,《老舍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66页。
- (12)老舍:《杀狗》,《老舍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51页。
- (13)老舍:《王小赶驴》,《文艺阵地》,1938年第1卷第3号。
- (14)老舍:《二期抗战》,《抗战日报》(长沙),1938年5月20日。
- (15)老舍:《四世同堂》,《老舍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123页。
- (16)老舍:《五四给了我什么》,《解放军报》,1957年5月4日。